社會科學中「實用主義」的處境
以方法論的高度
由於現代科學的分野非常詳細,不像過去時代許多哲學家同時也是科學家。而現在多數人
對於自然科學的崇拜是相當普遍。由於我自己相當喜愛歷史,人類在當代自然科學的突飛猛
進的狀態跟過去相比,讓我十分驚訝。但是,今天想談的是,科技進步的當代,究竟社會科
學研究的難處為何?社會科學是否會向自然科學靠攏?
無論在自然或者社會科學的領域,只要跟「科學」相關,必然少不了「邊界」的問題。目
前自然與社會科學以「實證主義」為主流的方式進行一連串的研究,它主要想利用「證據」
證明某個知識是存在的;或是以「科學實存」的概念,進行一個知識的預設,然後找到一個
方法證明,無論這個方法要找多久,先行預設這個知識是存在的,現在或許無法證明,但未
來等待科技更加成熟,就可能可以證明。這兩種主義不論是在自然或者社會科學,都成為主
流的研究方式,而對於知識的邊界,它們各自都已經有屬於自己的界線。可以說實證主義比
較像點對點的證明過程,而科學實存比較像預想一個大的概念,試圖用各種路線,看是否能
證明這個概念。以上兩者比較像設立了各種不同大小的邊界,在界線內進行科學研究。
那麼實用主義的研究方法呢?它該如何使用文字躍然紙上?有辦法使用文本的方式呈現它
整個過程嗎?該使用哪一種詞語進行問問題的方式呢?它是否也有預設的知識邊界問題?
我認為應該先對它有一個前提的認知,就是「它最終可能沒辦法解決任何問題,
抑或是它根本與問題毫無關聯。」它並不是要找出一個堅實的證據證明某個知識的存在,也
不是要證明某些尚未被發現的事實,而我認為它最重要的貢獻在於進行研究實踐的過程中,
發現了「更多不同的事實存在」,也就像是我上一篇談到老鼠在迷宮中發現的「裂縫」,然
後,研究者必須重視這些裂縫,開始用更多的實踐而進行存在世界的理解。這講的不是與實
證主義相同的用證據理解世界,而是用實踐開拓更多存在世界的理解可能性,白話點說,就
是以「行動理解」的概念對某一現象與事物存在的內容進行多元詮釋。但是,每一種詮釋的
可能性都不一定與此現象有絕對的因果關係,或者相互的影響,它們所做的每一個行動理解
現象,都是創造一個「新的存有世界」,它已經完全跳脫實證主義或者科學實存的那種「證
據角色」,而是扮演一個創造者、詮釋者的立場。
總而言之,我認為實用主義無論是在哪一個學科當中,它不能成為主流的原因是因為人們
所追尋的是一種「立即的確定性」,而實用主義的研究方法比較像是一種長時間的實驗過
程。舉例而言,像有理論將「政治體制」看成是一種「實驗場」,每一種不同的體制所造就
的人類社會傾向是沒辦法用簡單的一加一等於二來解釋。因為,基於人類自由意志的不可預
測的選擇性之下,一個決策之下可能會發生的方向之多元性也是非常寬廣的,所以,與其說
它是一個實驗場,不如說它是一個「競技場」。實用主義在社會科學的呈現中可說是相當不
容易,因為在混亂的競技場中,難以分辨到底是誰「直接」影響了誰,而又是誰「間接」影
響了誰,或者是其實它們之間完全沒有因果關係,而是人類自行詮釋之下所產生的結果呢?
這也是為什麼實用主義不在社會科學的主流中,自然科學的主流框架已經影響了其他學科
的思考方式與實驗方法,最嚴重的則是怎麼認同「科學價值」。當其思想不在價值主流時,
它很容易被排除在外,讓大多數人忽視它的存在與意義。然而,我認為實用主義的研究方法
之實踐,應該更加廣泛的加以嘗試,取消傳統自然科學既有的方法與想法限制之影響,才能
夠讓更多未被發覺的事物浮出水面,或是說讓人意識到更多原先以為不可能的事物。
所追尋的是一種「立即的確定性」,而實用主義的研究方法比較像是一種長時間的實驗過
程。舉例而言,像有理論將「政治體制」看成是一種「實驗場」,每一種不同的體制所造就
的人類社會傾向是沒辦法用簡單的一加一等於二來解釋。因為,基於人類自由意志的不可預
測的選擇性之下,一個決策之下可能會發生的方向之多元性也是非常寬廣的,所以,與其說
它是一個實驗場,不如說它是一個「競技場」。實用主義在社會科學的呈現中可說是相當不
容易,因為在混亂的競技場中,難以分辨到底是誰「直接」影響了誰,而又是誰「間接」影
響了誰,或者是其實它們之間完全沒有因果關係,而是人類自行詮釋之下所產生的結果呢?
這也是為什麼實用主義不在社會科學的主流中,自然科學的主流框架已經影響了其他學科
的思考方式與實驗方法,最嚴重的則是怎麼認同「科學價值」。當其思想不在價值主流時,
它很容易被排除在外,讓大多數人忽視它的存在與意義。然而,我認為實用主義的研究方法
之實踐,應該更加廣泛的加以嘗試,取消傳統自然科學既有的方法與想法限制之影響,才能
夠讓更多未被發覺的事物浮出水面,或是說讓人意識到更多原先以為不可能的事物。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