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堂
這些路
有人說,成大羽球公開賽是除了大專盃團體賽之外,一般組個人賽的最高殿堂。老實說我
不知道該怎麼去定義最高殿堂或者最高榮譽,畢竟方法與觀點太多。只是,我也在這個潮流
中每年不斷衝擊自己的最高紀錄,畢竟快接近大學才開始接觸羽毛球這個運動,在起跑點落
後,需要更多努力看是否能迎頭趕上。18歲到28歲的我,每年都在這樣的浪潮中,高高低
許多效益主義的人會認為這只是一個菜市場盃,沒獎金比賽也比得這麼高興。但到了現在
我認為從這個比賽中最重要的是與每一位搭檔的情誼。十年間,我只有打過兩次單打,都在
16強止步。然而,雙打對我來說還是較有趣的。從第一年與成大昔日戰神鴻偉的搭擋,一路
勢如破竹,我充分感受到混雙女生的感受,後場幾乎沒有我的事情。最後雖然一些意外的原
因而止步16強,但也開啟了不停想要突破自己的想法。後來男雙陸續跟阿杰、金耀、傑民、
炳逢搭檔,也讓我認識到要如何融入進他人打法的世界,是雙打環節裡很重要的關鍵點。
我還記得第一次進八強時候的感覺,是與Melody的混雙。那時後已經是第參加的第四年
吧!在前面三次毫無斬獲的情況下,當下是相當激動的。雖然,很多拿成大盃獎無數次可能
毫無感覺,但是每個人的背景情況不同,不能以偏概全吧!後來八進四可能是太過於輕敵,
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逆轉,紀錄終止在那個不可思議的當下。
最接近冠軍的一次是2014年與傑民搭檔的一次,永遠記得冠軍戰29:29被發了一顆高球,我
心想這個半場球全力扣下去穩拿分數,天不從人願,打到白色網帶,掙扎了一下,沒過!當
下還以為是在做夢,現實與夢境一線之隔,原來這是真實。不管輸或贏,真實感總是迎面而
來,從上到下,無法忽視。許多人總會用分數分出誰高誰低,人類好像已經習慣用量化來看
待某部分的世界,正在比賽的人也容易被分數的進行影響。但我想如果能夠跳脫這樣的思維
而進行比賽,心態上或許會放鬆許多。把對手的光環與名聲擺在另一邊,對手也不過跟你一
樣是同樣的人而已,剩下的就是「技術」上的拼搏而已。
許多剛開始比賽的人,上場前會不停討論對手曾經多強,但我想這卻不是重點,因為這沒
有辦法幫助你打敗他,我認為每一場比賽狀況都不一樣,選手應該專注在自己該如何應對,
才是最實際的作法。
每年的成大盃都讓人引頸期盼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