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我對台灣民主的看法

泥淖

    這應該是我第一篇對於台灣民主看法的發言,其中包含了許多個人的見解。如果不合胃

口,可以上一頁,寫這篇為的是抒發沈重的心情。


(東京大學的某個角落,民主精神就像那顆遠遠的樹,台灣人像在遠方的觀看者)



    民主,我認為它是一種狀態,這個詞彙是一種人民已經達到某一種高度的描述。例如說,

政權能夠和平轉移、大部分人民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理性討論以及包容尊重的態度。說起來

如此的輕鬆簡單,但實際上台灣的狀態卻一直沒能達到後兩者。台灣的民主,就還像是嬰兒

時期一樣,既脆弱又不成熟,你可以看到各方支持者們的口水戰;國會殿堂裡的打群架;名

嘴的抹黑;政論節目非理性的言論;甚至賄選...等,罄竹難書。


    從台灣每一次的總統大選可以明顯看得出來,總統的人氣似乎隨著上台執政的時間漸漸往

下滑落,直到下台之後,才有較為正面的訊息出現。這是為什麼?我想應該是「媒體」控制

了發言權相關,人民的眼睛已經被立場制約,沒辦法讓人民得到最客觀的資訊,背後的預設

立場非常強烈,風吹往哪一方,確實都由媒體所帶動。所以,從大家電視的頻道,便大概可

以推測出來他們支持誰了。


    最近教國中公民課相當有感,大家對於台灣政治的內容相當陌生且無感,甚至覺得政治跟

人的生活毫無關係。其實這也不能怪他們,因為那些家長大多會告訴你的不外乎:「政治不

是你玩得起的」、「小孩子讀書就好」、「你還沒有投票權,所以不用關心」...等。這些聽在

我耳裡覺得是毫無民主精神的言論。弔詭的是,國二的課本正在教與政治相關的制度、選

舉、民主精神...等,但是日常生活裡,卻告訴你能閃就閃,能不要知道最好。這樣子相互矛盾

的行為與想法,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態?一種「被動式」接受的心態,不關心公共事務,

別人決定之後,再來謾罵與抱怨。或者被動的接受一切,變成「集體式的被動意識存活」,

哪一天當自由的權利被剝奪後,再來想念自由的生活也來不及了。


(日本共同工作坊的外牆,我們要造成影響之前,必須要有問問題跟實踐的能力,但是從台

    灣的教育之下,你似乎看不見有多少人有問問題的能力,更別說是實踐與影響了。)




    我想,這種心態的來源就是人民漠視政治的態度而來。政治本意是管理眾人的事,但為什

麼這麼多人漠視或者不想接近?第一,我認為是對於公共事務的不重視,沒有意識到公共事

的重要性是什麼;第二,則是媒體沒有提供關於公共事務較為客觀性的報導,立場太過於預

設,導致衝突的資訊沒辦法讓人辨別哪一個才是真的。第三,政治人物為了要取得執政權

力,開了太多支票,無法兌現的狀態,漸漸失去信任感。以上三點是比較偏向外在的。


(東京大學某一角落,天空風雲變色的樣子提醒我,世界隨時改變。時鐘提醒我仍然在時空

的限制當中。人真的必須做點什麼,才能決定你存在的型態是什麼。)





    至於內在呢?人民本身的批判思考能力相當不足,對於事物沒有熱情與動力進行分析與理

解,大多都想要快速得到資訊而放棄一步步自己探索與反省。所以,網路上很流行「懶人

包」,經由某個人製作出來,讓大眾像吃速食般快速吞嚥資訊,那這樣子的狀況下,人已經

失去使用思考反省的能力了。尤其像今年年底的公投,一推立場圖在各種社群軟體上叫你應

該投哪個而不投哪個,其實我看了是非常無奈且生氣的。身為一個具有左右政策方向的人,

竟然就只用一個懶人圖便說服了你?人們應該是要細細研究其內容以及分析各種立場不是

嗎?不然你只是一個投票圖章,這是真的民主嗎?還是只是那些「立場者」的投票機器呢?

前陣子看到一篇對於台灣公投的意見,形容是在一個污水缸裡面胡亂瞎攪,最後得出了一個

像沙盒遊戲的結果,誰都不知道在大多人沒有進行思考的狀態下,投出來會是什麼狀況。我

覺得他說得很貼切,沒有經過思考的胡亂跟風投票,就真的是污水,而不是思想澄明的水。

    
    台灣目前擁有的是民主制度、架構、外皮,可以說是硬體設備,但是民主真正難能可貴的

卻不只有這些,而是民主內在的精神與實踐力,外在與內在融合之後才是最真正民主的樣

貌。世界上有這麼多樣的民主制度,每一個都有屬於它們的優、缺點,但我認為最重要的還

是人民的外在與內在狀態達到某一種高度,無論使用任何一種民主架構,我想都能夠更加完

善這個制度,達到真正和諧的精神與狀態。


(日本要往電車站台的走道,這個景象讓我想起,台灣到達真正成熟的民主還相當遙遠)





    


留言

熱門文章